高二历史选修2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导航【单元概述】《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此后,英国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相继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民主范围不断扩大。法国经过一系列血腥的革命最终也建立共和国。美国则通过内战和一系列宪法修正案是民主不断进步。在不断的探索中,英、法、美相互借鉴,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网络结构】用心爱心专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是内阁制的形成:内阁对负责两党制:1832年以前,党和党轮流执政,以后是两党分别改名为党和党,20世纪初,工党兴起,如今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是和法国“光荣的三日”:革命七月王朝:实行制第二共和国:镇压了巴黎起义第二帝国:的统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第共和国的建立美国早期的民主改革:和两位总统的贡献西进运动:印第安人的“”,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空间上的扩展美国内战为其发展扫清了道路,并扩展了公民权黑人民权运动是黑人在上获得了平等权利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知识链接】1、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此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实行改良的国家都仿效英国的政体。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妥协的程度不同,君主保留的地位和权力也有所不同。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2、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代议制是在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法定程序罢免本单位或本地区选出的代表。3、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4、邦联《独立宣言》正式宣告了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的独立。独立后的13个州,实际上是13个主用心爱心专心权国家,大陆会议对各州没有多大约束力。为了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大陆会议经过紧张的、延续一年的辩论,于1777年11月通过了《邦联条例》。这是美国第一部宪法。在13个主权州全部批准后,从1781年3月1日起,《邦联条例》正式生效,大陆会议改为邦联国会。《邦联条例》规定:邦联名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各州派2至7人为国会代表,各州只有一票表决权;凡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