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分2个小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和受精作用,以及包括学生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和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等。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在知识上联系比较多,如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理解第1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从现代遗传学的角度对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作出阐明伴性遗传的学习主要以人们所熟悉的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遗传病知识为载体,可为后面第5章内容中的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选修模块涉及的避孕原理和方法、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必要的知识基础的。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旧知识的桥梁。精子的形成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利用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利用师生共同做手势,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过程,理解染色体行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复习,使学生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教师的指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通过讨论和小结,使学生巩固精子形成过程的知识,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利用表格和坐标轴的方法比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加以比较,通过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关于受精作用,组织学生做好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建构,让学生理解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导致配子的多样性的原理。结合受精作用的录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卵细胞与精子的融合过程。关于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5)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体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从而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4)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教具准备CAI软件:哺乳动物睾丸示意图;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形成图解。●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哺乳动物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