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分两个时期介绍了自“文化大革命”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1本课引言从国家主席刘少奇拿着《宪法》掷地有声的话语导入“‘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一目。教材以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内容:“‘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一目内容,主要叙述“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所经历的严重曲折,涉及“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及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严重危害等方面。“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叙述了以下几个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破坏,教材主要叙述了以下几个表现:首先是公民基本权利遭到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文化大革命”初期兴起的造反派运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其次,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1967年从上海开始的夺权风暴,造成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此期间,各造反派组织间的激烈斗争更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状况,人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实际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力。“法律制度走向健全”一目内容,主要叙述“文化大革命”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恢复与建设,涉及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立法工作的全面展开与法律体系的形成等方面。关于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教材主要叙述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使人民认识到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条件。其次,在总结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关于立法工作的全面展开与法律体系的形成,教材着重叙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2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宪法既体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法制建设方针,也是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全面立法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其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这些法律都是与公民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在加强制定各项基本法的同时,各级人大还制定了各项地方性法规,由此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制度化、法律化的民主政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一目,主要叙述新时期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发展方向。关于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教材主要涉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新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