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2)通过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比较分析,完整领悟,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2)故事讲述法;提问学习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重点难点】重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重点。这个决议,是对建国32年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科学方法。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她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讲授新课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提出问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2)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会议有什么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政治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请学生带着问题看第二目:(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展开?(2)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什么地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学生看完书后,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进行适当的补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展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是意图来讲述对外开放局的形成。1、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3、1988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4、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总结: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作业设计】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各项属于伟大转折的内容的是()A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移到建立市场经济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转到改革开放2.20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周年纪念。A28年B32年C18年D23年3.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不包括()A深圳B珠海C上海D厦门4.我国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的开放格局是()A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问答题: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那三次巨变?【板书设计】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成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最成功的方面: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能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结合学校实际,不但突出了重点,而且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教育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