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国民经济出现转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访问、播放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影视片断及“文革”期间的残忍批斗场面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的破坏,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围绕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相关主题,通过表演、讨论、启发诱导等多种方法,分层递进,逐步探究解决本课学习内容,从而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十年内乱发生原因的阐述,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2)通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3)通过讲述二月抗争,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重点难点】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难点: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A.三大改造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的后遗症。B.1958年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内“左”倾思想却没有被抑制住,终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动乱和灾难1.让学生观看第30~31页《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和课文内容,讨论回答:“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3.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4.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既然党内大多数老干部反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没能及时制止住呢?那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党内生活完全背离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原则,一时之间很难纠正那些错误做法。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迫害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反革命集团。)2.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林彪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