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气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培养探究能力与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STS思想,强化人文精神。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及分层。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教学难点: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探究对流的形成原因。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烧杯、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燃香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目标导入图片:黄山雾蒙蒙的山景、黄山云海奇观看图片创设情景,新课观【提出问题】:1月球上也有这样壮观的云海吗?为什么?台风、云、雨、雪等现象在发生,我们无时无刻在呼吸,飞机在空中飞行,这些都与什么有关?【总结】:是的,这些都与大气有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保护伞”——大气层。思考并回答:月球上没有空气这些现象与大气有关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探索新知一、大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1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大气有关的呢?【小组讨论】:我们说大气是地球的保护伞,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是的,大气对我们人类来说的确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平常我们所说的空气也就是大气,它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橙子的话,那么,大气就像橙子的皮那样,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知道空气的成分是什么吗?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光合作用、流星等一片寂静,没有生命,鸟类不能飞翔,植物不能生长,地球会经常受到陨石的袭击,布满陨石坑,昼夜温差会很大……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等合作探究探索新知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展示情景图片:【提出问题】:1老师在欣赏图片时发现一个问题:山脚下开满了鲜花,而山顶上却都是积雪,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温度会相差那么大呢?【提出问题】:2是否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就一直越低呢?有些学生回答不是,这是你们的猜想呢?还是你已经有什么依据了?那光有猜想还不行,我们来看气象学家帮我们测到的大气在不同高度时的气温变化图,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图片展示,【活动一】阅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一说大气温度的随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至2500℃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2.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观察并思考:高度越高对气温的影响是或不是小组讨论:同学合作学习,结束后小组代表学生发表意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说说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讲述】:因为在85千米以上的高空,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因而在600千米的高空,大气温度会较高,所以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防止哈勃望远镜内部结构受温度的影响。三、大气的分层:【活动二】讨论:根据图2-2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巡视:分层受阻时,教师参与分层,学生回答【总结】:分类的方法很多,只要你的理由是充分的,大家都能信服,你的分类就是正确的。其实科学上对大气的分层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其中最常用分法是在我们前面分四层的基础上结合大气密度和物质组成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它分成五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片展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