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2.掌握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西欧向近代过渡。2.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及作用。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2)发展:公元4世纪初期,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2)表现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上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教会掌握《圣经》解释权生活上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因此,天主教会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二、宗教“异端”1.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2)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更加高涨。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3)14~15世纪,捷克人胡司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1治的权力。2.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4“学思之窗”,思考: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提示】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1)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2)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3)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宗教改革的背景[史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史料一探究分析,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答案提示】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占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剖析]本段史料可利用分号分为三层,每层概括一个要点,第一层提取“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为封建统治者辩护”的信息;第二层注意地位和规模;第三层注意“特权组织”“障碍”的信息。[史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2)从史料二来看,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