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5.1《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教材内容:5.1《测量物体的质量》沪粤版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需要二个课时)教材分析:质量是物理学的基本物理量之一,需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它的理解,本章只要求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掌握质量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天平是基本的测量工具,质量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仪器,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是物理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学情分析:上节课学生认识了物质的基本属性,本节课要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的物质在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而如何比较物体的质量要使用天平测量,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天平的基本构造以及使用方法,重点还要放在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自学、尝试、合作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理念: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通过规范学生使用天平,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难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托盘天平、砝码、量筒、金属块等教学教程:一、新课引入师生交流:由商品包装袋上标的质量值问题引入新课。投影:(课题:4.2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课件显示几个物体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对这几个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课件显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师: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但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生:不一样,铁锤里含有的铁多。那么木桌和牙签里含有的木头一样多吗?生:不一样,木板里含有的木头多。师:为了表示这种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质量这个概念。课件显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演示:用手将铝条变弯问:铝条的质量是否变化呢?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师:铝条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形状改变了。师:它的质量改变了吗?学生讨论交流。师:冰熔化成水,它的质量是否变化呢?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师:今年10月1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都瞩目的事情,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讨论交流。让我们再重新体验一次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课件显示神州六号升空的视频。师:假如宇航员把这根铝条带上了月球,它的质量会改变吗?学生讨论交流。课件显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师:物体质量会不会随其它因素改变而改变呢?引导学生阅读83页“信息浏览”。(课后阅读)质量的单位:让学生阅读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师: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师: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生: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课件显示以上内容师:由于各国都有自己的单位,这样不太方便。有必要对单位进行统一,在国际上,采用千克作用质量的基本单位。最初规定1000cm3的纯水,在4℃时质量为1kg(出示1000cm3的水,介绍这大约是1kg)。后来人们据此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质量为1kg的圆柱体,作为质量的标准,叫做标准千克原器。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质量吗?学生讨论交流。师:对于质量单位,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多商品上都标出了质量值。出示方便面,介绍上面表的质量值,鼓励学生要多观察。师:为了加深对质量的感性认识,请同学们看书上提供了一些照片和“信息浏览”(质量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