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②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③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教学重点:做好实验(包括实验电路图的设计、测量仪器的选取),利用数学方法正确得出实验结论,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式教学。教具准备:学生用(每两人一组):干电池4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个,阻值为5Ω和1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短路示教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有关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电压的作用?什么是电阻?师: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线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1、猜想师: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能否大胆地猜想一下它们三者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答案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大,电流越小;I=UR;I=U/R,I=U—R……师:同学的猜想对吗?我们不妨通过实验来检验。2、确定实验方案师:我们要探究的题目是“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如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了?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并请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估,一般学生都知道要选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开关和电源。师:请同学们想想,用你们的实验,假如某个同学使用的是一个2Ω的电阻,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V,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是2A,他将这三个数字代入上面的几个公式。大家看,I=U/R和I=U—R都满足,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从这里我们发现某一次实验的数据可能由于巧合,同时满足几个关系式,而且测量一次可能得到的是错误的数据,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怎么办?学生经过思考后,修改实验方案,一般都知道需要多测几次数据,为此需要改变电压和电流。师:那究竟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生:改变电池节数或者串联电阻。师:利用我们所学的仪器,如何改变电压呢?生: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教师应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发散学生思维,便于他们找出两种方法的优劣。并告诉学生,为了在实验完毕后能与其他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实验条件应该相同,这里都使用5Ω和10Ω的两个定值电阻,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依次为1V、2V、3V。师:记录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大家要从这些数据中寻找规律,所以数据的排布要合理,做到一目了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格。我们改变的是电压和电阻,测量的是电流,记录数据的表格应如何设计?学生讨论后,分组画出表格,教师应允许学生的表格不一样,只要方便记录数据和分析即可。师:我们的实验设计完成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如果你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实验可能因此功亏一篑,如果实验中你们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投影出示:①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还是闭合?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到什么地方?②如果已经知道实验中遇到的最大电流是0.6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应如何选择?学生思考后回答。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验完成后,教师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将实验数据(表格)展示在黑板上。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观察到什么关系呢?5Ω10Ω1V0.2A0.1A2V0.4A0.2A3V0.6A0.3A学生讨论后,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的纵行及数据关系,可得到什么具体的结论?生:对于同一电阻,电流与电阻成正比。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的横行及数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