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的定位和思考——基于六合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周从兵摘要:近20多年来,各地经济开发区快速兴起,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如何合理地进行园区规划,科学地进行产业定位,必将成为区域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章结合南京六合街镇工业园区(集中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六合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究了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六合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主导产业定位、园区发展策略等问题。教关键词:六合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定位和思考开发区作为以城镇为依托实行开放政策的特殊区域,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在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以及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开发区在外资引进、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社会管控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创新,开发区在新形势、新环境中调整与重新定位势在必行。一、六合工业园区(集中区)现状及存在问题1.六合区工业园区(集中区)整体概况六合区(不含化工园,下同)现有各类工业园区(集中区)15家,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1家(六合经济开发区),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2家(程桥服装工业园、瓜埠台商数控机床产业园),市级工业园区5家(南京中山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南京雄州工业园、横梁食品工业园、金牛湖工业集中区),区级工业集中区7家(龙袍船舶产业园、马鞍工业集中区、马集工业集中区、新篁门窗产业园、东沟四桥工业园、竹镇工业集中区、冶山工业集中区)。全区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36万亩,目前已建成面积达3万亩,占规划总面积的28.9%;园区入驻企业(工业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达510家,其中,已完成各类手续办理的企业308家,占地1.77万亩。2.六合区工业园区(集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控制不严。一是空间规划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社会活动的主题之一,各类工业园区风起云涌,六合区也一样,各区镇(街)都建有各自的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园区面积偏小,规划独自进行,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没有很好地衔接,没能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二是产业规划方面。规划建设缺乏系统管理,规划特点不明显,规划管理人才不足,园区建设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和过度追求GDP增长等,带来了重复项目建设和低水平竞争等问题,导致园区产业无序发展,一些园区显示不出其特色。产业层次低。从全区来看,大部分开发区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处于自发自为的状态,无选择性引进项目,招来一个什么企业,就说要建成一个什么园区,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缺少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级别低、实力弱,效益低下,无法培育自己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集聚效应未显现。总体来看,园区企业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未注重与驻区大企业和化工园的配套衔接,未注重区内各企业间分工和协作配套,造成园区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联系松散,增加了企业生产、销售、运输、管理等运营成本,园区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度加大。少数企业未能很好地与重点优势企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建立战略结盟关系,企业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投资成本拉高。由于园区的企业规模小等因素,财政资金投入到企业建设的平均成本偏高,如园区(集中区)的道路、环保、水电气等基础投资,为引进企业给予项目返税、土地出让金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