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城北中学教学案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主备郭祥审核内容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型实验课使用时间9.19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了解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关因素。过程与方法1、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实验能力。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同学们进一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4、培养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重点:测滑轮组的机械率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何改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难点: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教法:实验法、观察法器材准备:1、多媒体实物投影仪。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轻质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一个定滑轮和一个重质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课时安排:1【课前准备】:1、在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时有用功是、额外功是、总功是。2、是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是。3、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向上拉绳子吊起重为210N的物体,拉力为100N,绳子自由端移动了6m,物体上升了18米,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学习过程:【达标导学】活动1组装滑轮组1、你能在动手前用笔画线完成下边的组装图吗?凤阳县城北中学教学案第1页n=3n=2图1图22、做一做:动手组装图滑轮组活动2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想一想: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怎样测量?。2、做一做:各组按其中一装图分别测出在物重不相同时的效率。将数据填在下表格中:序号动滑轮重G动/N钩码重G物/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有用功W/J总功W/J机械效率η1234(1)你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些什么问题?(2)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发现什么?(3)归纳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动滑轮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同一滑轮组,物重增加,机械效率变。4、思考:同一滑轮组,如果改变了物体的上升高度,机械效率会不会变化?第2页【学习体会】1、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2、学习效果如何?【学的怎样】1、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1)所用的实验器材除了钩码、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轻质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一个定滑轮和一个重质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外,还要、。(2)实验中,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应使钩码。(3)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需要计算动力F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G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4)要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符号表示)是: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b.用刻度尺计测量、。(5)实验中有用功W有=;总功W总=,其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ŋ=。2、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1)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甲η乙(选填:>、<或=)。(2)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应用与拓展】1、由机械效率的公式得,在忽略摩擦及绳重的条件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由该公式可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两条)(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第3页2、现用一个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重物,绳端的拉力大小为250N,求:(1)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2)若用该滑轮组提升另一个重为1500N的重物,则绳端的拉力是多大?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教(学)后记:...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