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欧姆定律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教学重点:1.应用已学到的欧姆定律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了解安全用电常识。教学难点:学生对安全用电重要性的理解及对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包含电流对人体影响、安全图标的课件,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触电和雷电相关的资料。影片《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见教材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课前收集的安全用电事故、雷击伤人事件,并由学生代表在全班汇报。学生收集的事故、事件很多,如:用湿手摸开关、将衣服晾在电线上、短路引起火灾、身体接触到火线、雷击伤人等具体事件。教师将典型事例进行板书。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例,你能将这些事件、事故进行分类吗?学生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分类方法很多,如:按伤害人体和损坏财产分类,按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类,按触电和雷击分类等,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师:同学们对列举的事件进行了多样的分类,下面我们首先来认识触电现象。二、触电现象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的表格,这是通过对很多触电事故分析后得到的结果。观看表格后,你受到哪些启示?学生观看后回答: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越大。电流/mA人体反应0.6~1.5手指感觉麻刺2~3手指感觉强烈麻刺5~7手指肌肉痉挛8~10手摆脱带电体已感困难,但一般能摆脱,手指关节有剧痛20~25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源,手剧痛,呼吸困难50~80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90~100呼吸麻痹可达5s以上,心房停止跳动师:你认为通过人体的电流由什么决定呢?生: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人体的电流由电压和人体的电阻决定。师:我们先来看电压对人体的影响吧,请同学们观看投影片。(教师投影“高压危险”“有电危险”的警示标志。)师:这是什么标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标志?生:这是高压危险、有电危险的标志。有电线的地方、架线的铁塔上、变压器上等地方看到过。师:在电池上或手电筒上看到过类似的警示标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电压低,不可能触电。师: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平常见到的变压器上标有“高压危险,禁止攀登”的字样,就是因为变压器的电压很高,若人体接触到高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大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不要去攀爬变压器、高压线支架等,以免造成危险,因为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低于36V的电压,凡高于36V的电压对人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小心用电。刚才是用固定电阻来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决定关系,再看看当电压固定时,人体的电阻变化时给安全带来哪些影响?请同学们看书中的“小数剧”,找出人体的电阻是多少?学生看书,查找资料,得出:人双手间干燥时电阻是1000~5000Ω,潮湿时是200~800Ω。师:如果人体两端加上36V的电压,在干燥和潮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各是多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请两名学生板演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估更正,得到正确的计算过程如下:干燥时:Imin==7.2×10-3A=7.2mAImax==36×10-3A=36mA潮湿时:Imin==0.045A=45mAImax==0.18A=180mA师:从这一组计算的数值,你看出了什么问题?说一说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后回答,答案可能如下:①人体电阻最大时,电流已到了7.2mA,已经快不能摆脱电极了,如果电压再高,电流会更大,那样就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②人手潮湿的时候电阻就会变小,36V电压也很危险,36V并不是绝对的安全电压。③手湿的时候不能用手去触摸正在使用的用电器及开关……三、雷电师:通过用控制变量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决定作用,那么平时就要注意用电安全了,那为什么下雨天不可以站在大树下呢?学生:是为了防止雷电。师:那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课前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汇报一下。学生代表汇报查阅的关于雷电的资料。如: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