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3.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初步了解古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了解近代人类对宇宙的主要探索成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天体的运行轨迹,了解和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类比法.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重点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知识再现“知识再现提纲”见学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完成知识再现提纲.展示交流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及微观粒子问题1:物质由什么组成的?小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问题2:说说各种微观粒子的组成.小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不但要说出各种微粒的组成,还应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也不是最小的微粒,它们都由夸克组成.问题3: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对于原子的微观结构,首先我们要记住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的顺序,然后充分展开想象,在头脑中设计出一个从原子到夸克的模型.变式练习1:【解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知识点2:扩散现象及分子的运动问题1:什么是扩散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小结: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问题2:分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点?小结:所有物质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在判断该类题目时,要抓住两个特点:一是小物体运动还是分子运动;二是有规律运动还是无规则运动.变式练习2:【解析】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人吸“二手烟”,这是由于分子运动的结果.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问题1:分子间存在哪几种作用力?小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不过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按照粒子的大小排出微粒的顺序,如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例1答案: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组成.变式练习1答案: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扩散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例1答案:C变式练习1答案:运动问题2: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跟什么有关?小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物体被拉伸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表现为引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快,表现为斥力.问题3:处理例3和变式练习3例3:【解析】有关分子动理论的题目,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开宏观和微观,排除掉宏观现象,然后再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来逐个对号入座.变式练习3:【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物体被拉伸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表现为引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快,表现为斥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