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伏尔泰的历史功绩以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培养朗读能力,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演讲词语言感情丰富、富有鼓动性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中感知内容层次,体验雨果演讲的风格、语言的风采和澎湃的激情。重视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平等、自主中感悟作品的内涵,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并充分感受雨果对先贤、伟人伏尔泰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培养崇尚正义、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教学设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维克多·雨果——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他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极富正义感、推崇人道主义思想的伟人。这一点,我们在去年学过的他的文章中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请同学回忆一下那封书信的主要内容,简要说一说。是啊,在那封信中,雨果以一个法国人的身份,站在正义的高度,热情赞美了中国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又用辛辣的反语讽刺了法兰西帝国政府犯下的侵略罪行,让我们不由得深感钦佩。今天,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篇怎样的文章呢?二、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确认情感基调。(赞美)三、研读内容:1、伏尔泰是何许人也?他有什么值得后人赞美的呢?找出文中相关句子读读说说。2、自由发表,交流归纳。(卓越贡献、伟大人格两大方面)——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含义丰富的句子进行重点研读。四、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澎湃激越的情感。五、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演讲”的资料,初步把握演讲的特点。1、演讲的主要特点: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本文语言特点:诗化。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2、欣赏一段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录像,切身感受演讲的魅力。六、一起探讨、解答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七、课外作业:1、自主选背文中几个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段落;2、课外深入去了解伏尔泰、雨果和阅读一些作品;*3、课后创作一篇演讲词,话题“微笑着面对生活”或“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资料链接: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丘吉尔今晚,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今天凌晨四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既没有宣战,也没有最后通牒;但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举侵犯俄国边界。一小时后,德国大使拜见俄国外交部长,称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正是这位大使,昨夜却喋喋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德国是朋友,而且几乎是盟友。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它横暴凶悍,野蛮侵略,为人类一切形式的卑劣行径所不及。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我看见俄国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祈祷──啊,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者、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我看见俄国数以万计的村庄正在耕种土地,正在艰难地获取生活资料,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丁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奸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惟命是从、凶残暴戾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盘旋,它们虽然因英国人的多次鞭挞而心有余悸,却在为找到一个自以为垂手可得的猎物而得意忘形。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了那一小撮策划、组织并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