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34课时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②知道电源和用电器。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①认识电路元件,并动手组装简单电路。②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从教材地位上讲是电路的入门知识。电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过去是放在力学学习之后。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教学准备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给出小灯泡、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两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问题: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由有什么疑问?教师: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这些看是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神秘的电的世界吧!二、进行新课1、电流与电路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录像(电子运动)(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从录像可知,要出现电流,还需要:电池、发电机这样的电源;灯泡、电动机这样的用电器;导线的连接;开关的控制。(2)、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2、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学生观察“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学生动手:对照刚才的电路,画出电路图教师更正、规范如下:3、电源和用电器: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持……录像(电源)(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录像(用电器)(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风扇把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4、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讨论: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常见的导体有哪些?绝缘体有哪些?结论:观看录像(导体),总结结论。5、电流的方向:观看录像(电流的方向),得到结论:电流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简介电灯、二极管的电流方向。问题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