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文章,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读通、读懂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点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叙事、抒情的写法。课型教读课教法2+2师友合作教学过程一、翻译课文第六自然段。1、朗读第六段,读一句翻译一句,并且点出重点词语。2、同桌交流,不会的互相解答。3、老师强调重点词语以及句子。4、概括第六段内容(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2)、三顾草庐: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由是感激(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5、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6、背诵课文第六段。二、翻译课文第七自然段。1、朗读第七段,读一句翻译一句,并且点出重点词语。2、同桌交流,不会的互相解答。3、老师强调重点词语以及句子。个性化设计4、概括第七段内容:(1、)叙托孤之事(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5、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6、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7、背诵课文第七段。板书设计集体意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