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诗词五首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理解诗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态度与情感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诗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的情趣和意趣教学手段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情境导入150多年前,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我们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事实上,我们还有同这三大发明构成双子星座的另外三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它们同样以其独特的体系,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当今世界,仍然显示出巨大的魅力。我们会聆听到杜甫的爱国心音,也会走进韦应物"恬淡幽静"的"山水田园",了解赵师秀和李清照的落寞、烦恼,感受辛弃疾的豪迈的报国之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一)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写作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叛军的残余在河北投降,至此安史之乱彻底结束了。当时,杜甫听到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后,马上写下了这首名作。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高兴得要发狂,于是饱含着激情抒写了自己急于回家的喜悦。诗人真切地描写了自己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全诗酣畅淋漓,奔涌直泻,转折自然,充满真情。1.请全班学生朗读,再请个别的学生朗读。2.请学生来介绍杜甫: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深刻感情。3.作者简介4.诗歌内容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写闻收复之喜,后四句写急欲还乡之情。首联直接叙写喜讯。收复蓟北,标志看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裳,把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颔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对于一位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颈联诗人把内心狂喜之情,作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5.名句赏析6.主旨(二)学习《滁州西涧》1.写作背景2.作者简介3.诗歌内容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4.名句赏析教师明确: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3.学生自主研读诗歌,说说每一联讲了什么意思?教师明确:首联直接叙写喜讯。颔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颈联诗人把内心狂喜之情,作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学生:全班齐读(教师点评)学生相互讨论:“春潮带雨晚来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对杜甫的生平的了解。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申,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4.主旨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寄寓了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野渡无人舟自横。”好在哪?教师明确: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