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本课在教材第151—153页。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2.复述故事情节。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复述故事情节,了解古人对人类起源的认识。2.理解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古代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2.认识生命的可贵,以生而为人感到自豪。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体会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体会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难点1.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应用。2.体会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教学突破1.通过把课文与古书中的记载做对比,体会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初通文意。2.搜集一些神化故事。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讲故事,导入新课。1.讲故事,导入新课。2.设置问题,探究阅读。2.设置问题,探究阅读。3.总结、练习。3.总结、练习。一、讲故事,导入新课(约分钟)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分钟)三、教师总结(约分钟)本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了联想和想象手法的应用,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另外学生理解到了古代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以生而为人感到自豪。板书设计(略)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神话,通过本文学习既要让学生体会神话魅力,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并让学生谈谈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理解神话的特点。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女娲()掺和()澄清()莽莽榛榛()2.解释下列词语。开辟:________绵延:________澄澈:________踪迹:________莽莽榛榛:________________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3.填空: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人,________家。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童话的重要特征是想象和夸张,它的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皇帝的新装》是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的。D.《女娲造人》是一篇寓言,以幻想的形式解释宇宙的起源。5.本文塑造了“女娲”这样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全文可以看出“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这种喜悦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与提示:4.D其余略◆个性练习设计1.学习了几篇带想象的课文,你对想象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本文想象的内容作简要阐述。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下一条枯藤,()一个泥潭里,()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1)给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2)选文第一段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着重表现了女娲________的精神。(3)用一句话来概括第3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3段中关于小人儿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认为女娲的表情会是怎样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女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杯赛期间,“999”皮炎平软膏曾以此为题打了一则广告:“脚好,球好”。请你模仿此例,在世界精英模特大赛期间,为某一品牌的矿泉水创作一则广告: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提示:1.略2.(1)拉、伸入、搅、挥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