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活的动物(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学习,提倡学生向身边的人群宣传“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观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总结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明确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教学难点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观察兔的形态结构并总结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组织教学。3.能使学生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谈话式、分组实验式、演示式、启发式、归纳总结式●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的解剖浸制标本或家兔内部构造的教学软件。(2)多种哺乳动物生活习性等的教学软件或录像剪辑。(3)动物栖息环境、哺乳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教学软件或影像资料。2.学生准备:(1)家兔(每组1只),亦可用宠物猫、狗代替,但要注意安全。(2)体温表1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分组观察,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如下:首先要求学生给自己小组的小动物量体温,测量体温时间约需15分钟,并提醒学生要注意在观察小型哺乳动物要小心,别被动物咬伤、抓伤。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进而设问导入新课。如教师可做如下设问:兔有哪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呢?哺乳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组所备小型哺乳动物并汇报本组观察及讨论的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汇报时的不妥之处和不妥说法,培养学生应该用科学的语言,准确的观点来阐明兔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养成对待每一个知识点的科学态度。教师:现在,首先请大家把体温表取出,看一下你们组的动物的体温,然后把体温表放好,各小组要将本组的小动物看护好或放入笼中。咱们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观察结论呢?好,第5组先说。第5组:我们看到兔子的体表被满了毛;耳朵长、尾巴短;后腿长、前腿短;身体一直是温乎乎的感觉。教师:噢!你们看到耳朵长、尾巴短,那倒真应了一句歇后语,大家说这是——?全体学生: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教师:对了,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那么,咱们再来问一下第5组,说说你们组观察到的现象和兔子的哪些行为特征或生理特征有关呢?第5组:我们发现兔子在注意听的时候就会马上把长耳朵直竖起来,听觉很灵敏,我们还发现兔子总是蹦着走的,后腿又长又大,后腿上肌肉也很发达。教师:你们组发现了它的两个很重要的特征。第一点: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就是听觉,听觉包括在感觉里,好,我们这样总结这一点:第一:感觉器官发达,对外刺激反映灵敏(板书);第二:兔子的后腿长、前腿短,前、后腿合起来,我们把它叫四肢;受到惊吓会跑得很快。那我又要问了:兔子要是不跑,它的四肢又有什么作用呢?第5组:还有支撑身体的作用。教师:很好!第二点就是:有发达的四肢和肌肉。前肢短小,后肢强大,能支撑身体,适于跳跃运动。(板书)下面我们请第6组同学谈谈他们组的观察情况。第6组:我们觉得它的体毛有保温作用;再有就是它的口里有牙齿,蚯蚓的口里没有牙齿。教师:很好,你们也找到了兔的特征。那么,兔适于其陆生环境的第三条特点就是: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第四条是口内有牙齿(板书),能用口摄取食物。哪个组还有别的结论呢?第2组来说说看。第2组:我们组的×××说他还见过母兔能下仔,母兔还能给小兔仔喂奶呢!教师:很好,这一点很重要。好多的哺乳动物比如:猫、牛、羊等是不是都能给它们的小仔喂奶呢?学生中间可能还会出现许多种说法与观点,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