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1.了解刘邦建国的基本情况。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2.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修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预习导学】一、西汉的建立1.时间:。2.人物:。3.都城:。二、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和,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目的:为了,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3.具体措施有:(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4.评价: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三、文景之治1.人物:西汉王朝到了和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措施:(1)他们注重,提倡,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2)重视“”,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3)他们还提倡,反对奢侈浮华。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经济,人民生活,国力,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合作探究】理解运用历史——体验感悟、讨论、互动探究一、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二、探究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2.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达标检测】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2.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4.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A.经济凋敝B.土地兼并严重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拓展延伸】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材料二: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汉书·食货志》译文(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吸取了秦亡的教训。2.(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2)汉兴原因: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制世局面;初期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3)启示:说明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达标检测】1、D2、B3、A4、D5、C【拓展延伸】6、(1)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2)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