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动的背景、时间、作战部队及指挥、歼敌点、战果及意义;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础知识。2.认识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力量变化、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胜利。学习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一、独学:1.阅读子目“三大战役”和“三大战役示意图”完成以下知识梳理并做好标注笔记:(1)人民解放军两年的奋战,战场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战略决战阶段发动了哪三次战役?(2)辽沈战役是何时开展?作战主力部队是?指挥人员有?主要歼敌地点有?和平解放的城市是哪个?主要战果?有何意义?为什么战略决战选择东北为突破口?(3)淮海战役是何时开展?作战主力部队是?指挥人员有?主要歼敌地点有?主要战果?有何意义?人民群众在战役中发挥了什么作用?(4)平津战役是何时开展?作战主力部队是?指挥人员有?主要歼敌地点有?和平解放的城市是哪个?主要战果?有何意义?(5)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是什么?2.阅读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完成以下知识梳理并做好勾画笔记:(1)渡江战役何时发动?战况战果如何?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2)南京何时解放?有什么重要意义?二、互学:1.组内互相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订正错误完善笔记。2.独学中疑难问题讨论解决。3.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总结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材料一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逃回关内的退路,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灭的方针,实现了“瓮中捉鳖”的战略。材料二陈毅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仅淮海战役支前民工就达543万人,筹粮9.6亿斤。材料三总的原因是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毛泽东展示三、质疑:1.基础知识掌握成果展示。2.独学中组内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3.互学3成果展示交流。四、点拨:1.教师利用解放战争相关形势图简要补充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主力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理解。2.利用课后“练一练”表格归纳三大战役知识,整体把握三大战役基础知识。3.补充材料,加深对国民党反动性如划江而治的认识,理解渡江战役胜利不仅摧毁了蒋家王朝,而且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反馈五、小结:(一)知识脉络: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二)巩固练习:1.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其中“门”是指()A.沈阳B.长春C.锦州D.大连2.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来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结束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所反映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材料一的命令是在怎样的军事基础上下达的?根据该命令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战役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成果?(2)材料二中“钟山”“大江”分别指什么?“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结果如何?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朱德六、拓展: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