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VIP免费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_第1页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_第2页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由谈谈对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学派思想的认识和欣赏的原因。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制方法,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并学习在辨驳中互相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投影:画谜(打一历史时期,谜底:春秋战国),由学生猜出,引出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2、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器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讲授新课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伟大的思想家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学生活动: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对孔子的“仁”“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学生归纳儒家学派的历史作用。伟人的教育家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学生活动:学生以“因材施教”等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再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学生概括和孔子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老子。百家争鸣强调“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孔子、老子不在此列。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教师活动: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征。印发有关资料,供学生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通过讨论分析儒、法、道三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此基础上,分为三组,分别以儒、法、道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课堂小结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做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1、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2、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1)练习: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代表体会言论政治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2)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校风建设的看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