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间2008-8-18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4.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价值观的认同。教学重点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一、新中国诞生1.条件政治军事理论组织:人民政协的召开时间内容性质:2.成立:标志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c、施政方针——3.意义:※二、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1)确立:一届人大的召开①内容:a.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特点: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原则b.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②意义:a.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b.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c.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2)完善:二届人大:1959年的二届人大上,___________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三届人大:1964年的三届人大上____________正式提出实现“____________”的宏伟目标。2.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背景(2)建立标志作用职能性质(3)发展原因标志(4)完善3.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原因:a.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旧中国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比较落后。b.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过程:建立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国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是最早建立的。(5)意义:A.它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建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影响。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C.过渡时期总路线D.民主革命纲领2.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5、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4年;C1958年;D1982年6、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青海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