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地——台湾省【教学重点】1.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经济特点。【教学难点】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媒体】投影片、录像片、板图、青藏高原景观图、台湾景观图【课前活动】动员、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1.从书籍中找寻“台湾之宝”台湾是著名的宝岛,它有哪些宝呢?关于这些宝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美丽的传说,请同学们试着去查找一些书籍,摘抄或剪贴有关“台湾之宝”的介绍和传说。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资料最有趣。2.从书报中探寻“台湾之根”70年代时,台湾同胞开展了热烈的寻根活动。经考证,他们认为台胞(包括客家人)的祖宗在唐山—唐山就是指祖国大陆,特别是指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与广东。然而,近几年来有人却企图淡化甚至否认台湾与大陆的亲缘关系。那么台湾的根在哪里?请同学们把有关资料摘抄或剪贴下来。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证据更有说服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仔细观察两幅景观图,判断哪幅是青藏高原的景观图?(一幅青藏高原景观图,一幅台湾景观图)(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台湾省。(板书)第五节台湾省(板图)台湾岛、澎湖列岛等岛屿。(引导)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很多关于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根据这些资料探讨两个问题:(1)宝岛台湾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2)台湾之根在哪里?有什么证据?(板书)?成因←台湾之宝台湾之根←证据?(讲解)首先,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板书)一、台湾之宝及其成因请同学们根据剪贴或摘抄资料介绍台湾之宝,教师适时补充。(板书)水产王国甜岛、粮仓水果之乡矿产丰富森林宝库水能丰富(引导)下面请同学们依次分析台湾之宝的成因。学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补充。(板书)(小结)由于台湾特定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处板块交界之构造带上的位置决定了它自然环境和特产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经济。(提问)台湾的这些宝贵资源拿在手里怎么用呢?(讲解)介绍台湾60年代以前在“宝”字上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方式。(板书)(提问)台湾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相似,它的发展可以借鉴日本的什么经验?(讲解)介绍台湾60年代以后在“岛”字上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方式。(板书)(讲解)6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在30年内翻了50倍,人均国民收入翻了20倍,使之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启发)目前,台湾在发展“进口—加工—出口”经济时,谁应是台湾最好的合作伙伴呢?(提问)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行性如何呢?请同学们根据下列两幅表格分析。(投影)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生产要素比较基本生产要素大陆台湾待选内容资金A雄厚B.紧缺技术,设备A.先进B.落后劳动力价格A.昂贵B.廉价场地租金A.昂贵B.廉价内部市场A.广阔B.狭小(小结)台湾与大陆有广阔的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同学们喜欢的亲亲八宝粥就是与台湾合作生产出来的。但是因为有人为障碍,这种合作还没有广泛进行。很多商人都急切地盼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板书)二、台湾之根及其证据(启发)介绍20世纪70年代至今台胞的“寻根”活动和少数人企图分裂祖国的言行。请学生根据摘抄或剪贴的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小结并板书)(课堂练习)量算厦门到高雄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课堂小结)大陆与台湾的距离并不遥远,我们都盼望着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能早日团圆。(课后宣传)请同学们根据找到的资料,设计布置校园内的橱窗,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观点,同意我们的观点。(新课结束,复习反馈)【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