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不同纬度(或热量带)气温的差异与太阳辐射有关,说明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2.举例说出沿海与内陆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与距离海洋远近有关,说明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3.举例说明受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山上与山下气温的差异。4.初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对气候的影响。5.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重点】1.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海陆性质差异对气温季节变化的影响。3.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难点】1.海陆性质差异对气温季节变化的影响。2.通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梳理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学法指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总结出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自主检测;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使用说明】1.阅读教材P79-82后使用2.本课时知识,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尤其是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高或低),高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高或低)。2.海陆分布(1)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高或低),海洋气温______(高或低),冬季相反。(2)沿海地区降水______(多或少),内陆地区降水______(多或少)。3.地形(1)随地势升高,气温______,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__(多或少),背风坡降水______(多或少)。4.气候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引起______的变化,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______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自主检测:充分利用教材图文资料,自读课本P68-71文字和地图,教师巡视指导,完成自主学习。完成后小组长检查。1.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人类活动C.纬度位置D.地形2.下列四个地区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A.新加坡B.东京C.北京D.乌鲁木齐据尼泊尔的《喜马拉雅时报》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调查表明,阿波罗绢蝶一直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3000米的地区,但是在过去的15年间,它们向上移动了500米。据此回答3-4题。3.蝴蝶越飞越高,这说明()A.气候在变暖B.气候在变冷C.蝴蝶的习性改变了D.气候很正常4.下列关于影响气候变化的几种观点,正确的是()(1)与砍伐森林有关(2)与不科学的使用杀虫剂、除草剂有关(3)与盲目的工业化有关(4)与燃烧石油有关(5)与天气预报有关A.(1)(3)(4)B.(1)(3)(5)C.(3)(4)(5)D.(1)(2)(4)(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点一:读课本第80页图4-5-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并分析海陆因素如何影响气候。探究点二:地形因素与气候1.读课本第81页图4-5-5,回答图下面的问题。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D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地.(2)(2)A、B、C三地中气温最低的是地。(3)若C地的海拔高度为3000米,A地海拔高度为1500米,当C地温度为9℃时,则A地气温约为。【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导致赤道出现“雪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分布B.人类活动C.地球运动D.地形地势2.有关青岛地区的温差比乌鲁木齐小,降水比乌鲁木齐多的主要原因()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3.青藏高原夏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高B.冰山较多C.地势高D.夏季风影响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巡视指导,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的能力。4.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是()A.距海较近,爱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5.家在海南的小刚说“我们那里经常下雨”;家在新疆的阿依古丽说“我们那里下雨很少”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应了()对气候的影响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