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二、重点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三、学法指导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2.指导学生尝试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四、知识链接五、自主预习(自读课本,发现知识)(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1.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刻写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________开始。(2)金文:商周的________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____________”。(3)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2.科技成就:(1)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经验证是可靠的。(2)历法:相传_________多年前夏朝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_______”。商朝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测出一年______个节气,以便安排生产。(3)医学:________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3.文学艺术:(1)屈原:屈原生活在_______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_______》。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2)音乐:春秋战国盛行的“___________”,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________最为珍贵。(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古代天象记录和对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观测,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结论。想一想,这件事情能说明什么问题?2.总结一下,先秦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六、目标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3.文字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奴隶社会,文字发展的顺序是()A、甲骨文—金文—大篆B、金文—大篆—甲骨文C、甲骨文—大篆—金文D、甲骨文—金文—小篆4.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我们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时候开始。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6.今天我国农历上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是()A、元宵节B、七夕节C、端午节D、重阳节7.商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最多的是()A、毛公鼎B、四羊方尊C、司母戊鼎D、三星堆青铜面具8.总结我国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是()A、黄帝B、扁鹊C、华佗D、张仲景9.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编钟出土省份是()A、河南省B、四川省C、湖北省D、陕西省10.战国时期历法上最大的成就是()A、定出一年12个月B、创造了殷历C、发明了夏历D、测定出一年24年节气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12.将下列文字书写材料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竹简②陶器③甲骨④青铜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13.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材料二:他的一首抒情长诗被人们千古传颂。在诗中,他把风、雷、电、云、月作为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他拉车,在太空中任意驰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材料三:他被世界和平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