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明确说明文的一般知识。能力目标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二、重点、难点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一)说明文基础知识1.记叙文阅读与说明文阅读的比较文体记叙文说明文一文章的主旨说明对象的本质或特征二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说明的对象三文章的逻辑结构(时间、空间、逻辑)说明的顺序(逻辑)1.整体部分2.主要次要3.一般特殊4.概括具体5.原因结果6.特点用途四表达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2描写的方法(人物:外貌、语言、心理、行动;侧面;环境)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夸张)4.一般的写作方法(先抑后扬、以物喻人、对比)说明的方法1.打比方2.作比较3.列数字4.分类别5.下定义6.举例子7.画图表8.摹状貌五语言生动、形象语言准确2.说明文的特点(1)主要表达方式:说明兼描写。(2)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是介绍事物的构造、类别、成因、性质、做法、关系、功用,解释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过程等。(3)说明文着重解释客观事物的属性,一般不表示作者的主张和思想感情的倾向。3.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分:(1)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事物的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解释抽象事物的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1)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物的说明文,如介绍一件用品、一种产品、一样工具、一座建筑物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2)描述性说明文。用描写结合说明的方法,形象具体地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常常带有文艺色彩。《南州六月荔枝丹》(3)记叙性说明文。用记叙结合说明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一件产品的生产、操作过程等。《景泰蓝的制作》(4)阐释性说明文。用说明结合简要的议论的方法,阐释比较抽象的事理。《眼睛与仿生学》、《语言的演变》(5)应用性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须知等为主要样式的常用性说明文。4.阅读说明文的方法(1)弄清说明对象(2)抓住对象特征(3)理清说明顺序(4)了解说明方法(5)体会说明语言(6)了解文章结构答题的一般步骤,也许几步都需要,也许只需要其中的几步。①审题目明要求:明确出题者让我们干什么,答题的范围和标准等是什么。定任务:把出题者的要求通过分析转化成我们可以操作的答题途径。②找原文:在相应的原文中找到答题的范围。③据分值,推条目:根据试题分值的分配情况,再参考文本大致推断出答案究竟有几条,几点。④磨合答案:原文只提供答题的范围,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磨合答案的文字。(二)说明文练习建筑与汉字①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建筑与汉字紧密相连,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②首先,它们都注重对称法则。汉字中有许多字是对称的,如“中”“申”等,其中的竖笔便是对称轴。中国传统建筑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也常以对称为格局,故宫是对称的,中华世纪坛也是对称的。确切地说,这是一种静态的均衡,在心理上偏于严谨,因而具有庄严肃穆之感。很多建筑组合的对称形态还与汉字有直接关联,借助汉字表达人生愿望。③其次,它们都讲究宾主法则。汉字书法讲究一字之内,笔画分主次。以横画为主笔,扁横铺展,质朴古雅;以竖画为主笔,纵势挺拔,俊秀伟岸;以撇、捺做主笔,则体势开张,有险峻之象。其余笔画与之相配,在变化中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呈现生动活泼之态建筑上的宾主法则要求主、副建筑相互呼应,既能突显主建筑物,又可展现设计者追求的精神意蕴。④第三,它们都注意疏密之法。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将笔画未到的空白处也计算在它的造型之中,黑白相互穿插,形成特有的空间美感。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即利用各个建筑应高低错落,并可借助廊、桥、亭等元素,让建筑物之间有对话、有分合,从而构造出“通、透、空”的意境。这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居住的实用之外,又承载了提升生活品位的文化内涵。⑤中国建筑与汉字的这些相通不是偶然的,它与中华民族强调的和谐与秩序的文化理念相呼应,正如《论语》中所说:“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汉字与建筑中所追求的境界其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