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习题集锦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B、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C、放火焚烧杂草树木技术的发明D、青铜工具的出现3、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春秋末期D、秦汉时期4、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5.小农经济适应的生产力状况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农具和牛耕的普及D.间作、套作等复种技术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7.我国最早发明的松土农具是:A、石锛B、耒耜C、铁锄D、石犁8、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9、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10.李自成农民军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提出的口号是()A.“均田免粮”B.“劫富济贫”C.“耕者有其田”D.“均贫富”1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耕牛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3.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15.下图中被称之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的是AB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6、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D、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17、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经济的趋势D、反映新兴地主的愿望18、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内容都有如“相地而衰征”“初税亩”“为田开阡陌封疆”等内容,实质上体现了A、统治阶级重视土地问题B、统治阶级重视农业问题C、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要求D、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19、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20、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2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2、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始于北魏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2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2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25、商鞅变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