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复习学案(3):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选修1)高考资源网课题复习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授课时间课时1主备人内容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课前诊断】w.w.w.k.s.5.u.c.o.m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各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D.汉化政策5、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A.民族融和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局势D.汉族地主要求6、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7、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供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少数民族侵扰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露田又叫桑田,可以买卖D.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w.w.w.k.s.5.u.c.o.m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卓有成效的新制(1)推行均田制作用: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和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制定官吏傣禄制,整顿吏治作用: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2、迁都洛阳原因:(1)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4)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设巧计迁都洛阳影响:(1)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2)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革除旧俗——移风易俗(1)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2)措施: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定门等等级;④通婚姻;⑤改籍贯;(3)意义:①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②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③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重难点突破】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