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课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及影响因素。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本案例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图片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因素。【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读图分析法,图文资料演示法,加强直观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夫子庙、杭州西湖和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谈从图文资料中获得的信息。过渡:是什么机遇,使这些城市在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今天我们走进为其提供发展机遇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来了解那里的经济状况——引出课题板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新课讲授:演示图片:“长江三角洲位置图”学生活动: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小结:传统的地理位置指长江与钱塘江在入海处沉积成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包括江苏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处在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地理位置很重要。演示图片:“长江三角洲范围图和资料”、“长三角经济群”资料:按照《国务院2008年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江苏,浙江两省,上海市。这个战略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互补,将苏北和浙江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突出和发展潜力。学生活动:进一步明确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主要的城市。过渡:长江三角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融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从而加快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的经济国际化进程。资料:“国际著名化学企业罗地亚上海研发中心落户上海”、“苏州高新区外向型经济异常红火”学生活动:上述资料说明长三角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小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结论。板书:特点—经济发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过渡:长江三角洲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与国际形势有一定关系。二战后,科技和先进生产力迅猛发展,使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产业化结构调整,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面对世界竞争的压力,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具有强大的优越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演示图片“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张江高新科技园区”、“慈溪祥龙食品加工”学生活动:讨论上述图文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类型?小结: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板书:类型1、出口加工工业2、高新技术产业学生活动:请结合图片、资料讨论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演示图片:“地理位置图”“中国气温分布图”小结:长三角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面向海洋,依托长江,依靠内陆,对外联系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作物生长,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农业基础雄厚。板书:有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