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是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民主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引入对焦点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持:关注焦点,访谈新闻。大家好,欢迎参与本节课话题的讨论。请看大屏幕。(背景课件展示主题:谁点燃了“火药桶”?)主持:这是今天的主题。谁能告诉我题目中“火药桶”指的是什么?(发言举手示意)生1:是指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主持: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被称为“火药桶”?生2:上节课学过: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半岛问题更加复杂,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主持:你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究竟是谁点燃了这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呢?让我们一起到“历史小剧场”去寻找答案吧!二、历史小剧场(背景课件展示――历史小剧场:谁点燃了“火药桶”?)第一幕(1914年6月27日,清晨的德国街头,上班的人们急匆匆地走着,报童挥舞着一份报纸跑上场)报童:号外,号外,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号外,号外,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人们惊讶地聚拢过来,纷纷掏钱买报)买报的路人:(买份报纸,边走边念)皇太子夫妇当场身亡,刺客普林西普被捕,年仅17岁。Oh,MyGod!这世界是怎么了?第二幕(同一天,德国皇宫。德皇威廉二世紧急召见秘书与奥匈帝国特使,秘书作笔录)威廉(面色沉重):惊悉贵国6月28日的行刺事件,万分悲痛。在此我谨代表我本人与我的家人及德国人民向奥皇陛下与家人及奥匈帝国人民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和最诚挚的问候。特使:尊敬的陛下,感谢您对奥匈帝国的理解与关怀,相信德、奥两国会是永远的朋友。威廉:我坚信我们会是永远的朋友。另外,请你带为转达我对贵国皇帝的一点建议。特使:愿意为您效劳,尊敬的陛下。威廉:请转告他:如果奥匈帝国不利用这个对自己有利的机会,那将是令人遗憾的。特使:感谢您的提醒,我告退。(秘书引导特使下场)威廉(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背景课件展示:TheEnd.谢谢观赏)三、焦点访谈(多媒体播放央视“焦点访谈”片头)主持:看完短剧之后,联系剧情,谁能谈谈自己对“谁点燃了‘火药桶’”这一问题的看法?生1:我认为是德皇威廉二世点燃了“火药桶”。主持:你的理由是什么?生2:因为他蓄谋已久,而且是唆使奥匈帝国去开战。主持:为什么是“蓄谋已久”?生1:因为德皇在最后的举动是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给我的感觉是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久。主持:为什么是“唆使”?生1:剧中的德皇讲过:“如果奥匈帝国不利用这个对自己有利的机会,那将是令人遗憾的。”很明显是在挑唆。主持:谈得非常好,你观察得非常仔细,在学习上你一定是位认真钻研的学生。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看法?生2:我认为是那个17岁的刺客点燃的“火药桶”。因为没有他刺杀皇太子的行为,德国与奥匈帝国就没有机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