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复述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等知识要点。2.概括总路线的优点、缺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原因、危害和主要表现。3.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4.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名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2)时间:1958年5月。(3)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大跃进(1)开始:1957年冬,全国农村掀起了以兴修水利、积肥运动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2)扩大: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3)标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经济计划指标。(4)表现:农业上,对农作物产量的严重浮夸,典型就是放“卫星”;工业上,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全国城乡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5)高潮:在大炼钢铁的同时,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也展开“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6)后果: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各部门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3.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毛泽东认为,原有合作社的规模已不能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提出小社并大社的意见。(2)过程:1958年7月,《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3)结果:人民公社实行的一系列做法,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4.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再加上自然灾害、苏联突然中止对华援助等因素,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灾难,中共中央决定调整国民经济。(2)“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七千人大会”对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克服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起了积极作用。到1964年底,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总路线的提出时间和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正确评价总路线?(1)时间: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公布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评价:把赶英超美作为预期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是,经济建设的速度必须以物质技术为基础,并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制约,离开综合平衡,盲目追求高速度,必然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欲速则不达。其次,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推动经济建设,是总路线的方法论错误,也是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表现。【探究问题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探究问题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教训是什么?①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能盲目地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影响经济发展。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脱离实际。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违背经济规律就要受惩罚。④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否则,就会造成比例失调,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遭到挫折。⑤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农村实际,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为人民利益着想。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