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要素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2.地理实践力:分析所在区域的工业、城市发展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3.人地协调观: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对应学生用书第246页)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2)城市化①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②内涵: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b.农业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c.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现状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②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3)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③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4)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③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⑤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对外开放的特定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表现结果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工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劣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2)城市化进程4.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②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最早的地区。(×)2.区域工业化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城市化发展。(√)3.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分布是北部高于南部。(×)4.区域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二、区域认知——正确选择1.我国下列四个工业基地中,目前区域城市化速度较慢的是()A.辽中南B.京津唐C.沪宁杭D.珠江三角洲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地理背景叙述正确的是()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优势④丰富的矿产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