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轮复习——探究展示导学案1、【追溯历史屈辱岁月】(9分)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分)(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3分)(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4分)例:1860年。美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2分)(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2分)3、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本文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展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举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第一步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贡献。(2分)(2)1919年以前,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分)(3)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2分)(4)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1分)•4、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材料二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材料四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3分)(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1分)(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2分)5、.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国防部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取哪些重大尝试?(4分)(2)辛亥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2分)(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运动?该运动有何重大意义?(4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