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讲氨气【课标要求】1.认识氨分子的结构。2.记住氨的物理性质。3.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氨水显弱碱性的原因。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检验及干燥方法。【教学过程】1.氨分子的结构氨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形,键角,分子。2.氨气的物理性质色味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易。例题1:下列气体与对应的液体能进行喷泉实验的是。A.NH3和H2OB.HCl和水C.Cl2和H2OD.CO2和NaOH溶液思考:(1)氨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该实验成败的关键?①②③注:在标准状况下进行该实验。氨气的体积即为溶液的体积,其。3.化学性质分析:氨分子中氮原子上还有一对孤对电子,易接受质子。因此水合能力较强易与H+反应即与酸反应。氨气中氮元素为-3价即氮的最低价态。因此在一定条件能被氧气。(1)氨跟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4+OH-思考:(2)氨水中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氨水的主要成分与液氨是否相同?。(3)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方法之一)。(4)为什么能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可制取NH3?(2)氨跟酸的反应:酸溶液均有吸收NH3而生成铵盐。NH3+HCl=NH3+H2SO4=NH3+HNO3=NH3+CO2+H2O=思考:(5)在盐酸中通NH3,离子方程式为:而在氨水中滴加盐酸,则离子方程式为:注:氨气在空气中与卤化氢相遇时产生白烟,可作为检验氨气的一种方法。(3)氨跟氧气反应(催化剂用铂,氧化铁均可)注: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HNO3的第一步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数。思考:(6)氨在纯氧中可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体现了氨的什么性质?(4)与某些盐溶液NH3·H2O+Fe3+——NH3·H2O+Al3+——(应用)Ag++NH3·H2O——(现象)4.氨气制法(1)工业制法其反应方程式:N2+3H2高温、高压2NH3(2)实验室制法①药品:铵盐(氯化铵)与消石灰固体混合加热②反应方程式:③装置:与制取装置相同。④干燥:常用作干燥剂,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H2SO4、P2O5等。催化剂⑤收集:只能用法收集,理由。⑥验满:用试纸放在试管口,现象;也可用玻璃棒蘸有浓氨水,靠近试管口,现象。⑦注意事项:a.棉花的作用为防止气体对流,提高收集氨气的速率和纯度。b.不使用NaOH的原因是加热时NaOH碱性强,容易腐蚀试管。消石灰碱性相对弱,且比较疏松,氨气容易逸出。c.制取干燥氨气也不能用CaCl2作干燥剂,原因是CaCl2和NH3加合生成CaCl2·8NH3。思考:(6)为什么不用NaOH固体来代替Ca(OH)2固体?例题2: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