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单摆》新疆石河子一中李凌云(832000)探究性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探索中发现,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满足感,从而使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通过开展探究过程,学生逐渐学会懂得如何最佳地解决问题,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越多,越能将此过程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的情景之中。下面以《单摆》的探究式教学为例,充分展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优越性。(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位广州人冬天去哈尔滨旅游,在一家超市以高价购买了一台精致的摆钟,买的时候发现它走时很准。回到广州不到两天就走时相差一分钟多钟。于是大呼上当,心里极其气愤。后来,他求助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准备与该超市打一场索赔官司,消费者协会调查研究发现产品货真价实,那问题出在哪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猜想:可能与温度、摆长、地理位置、重力、重力加速度等有关。教师引导:钟摆计时是利用了摆钟的周期性,为什么摆钟到了不同的地方周期发生了变化呢?影响摆钟周期的因素是什么呢?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要想解释其中的奥妙,就要了解其中的物理道理。而我们研究物理问题都是由简单到复杂,要经历一个有浅入深的过程。所以,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单摆(这个最简单的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学生猜想与假设(三)引导探究,设计实验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如何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振幅、质量、摆长的关系呢?学生讨论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课题分类:a: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摆角θ的关系;b: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摆球质量m的关系;c: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d: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2)方案设计:各组先选定一个课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方案确定:各组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如课题a,取L、m、g一样,而θ不同的两个单摆,比较两单摆T的大小。在教学中,关于课题d的方案设计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应加以指导,为模拟g的变化,可采用铁质摆球下放磁铁,将摆球放在水中,将单摆放在光滑斜面上等方法。(4)初步探究:每组选择任一课题进行研究。(四)分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课题组a: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摆角θ的关系;取两摆长,质量均相同的两单摆,将两摆拉到不同高度同时释放。图1现象:两摆球同步振动。分析:两摆摆角不同即振幅不同,两摆球振动同步,说明单摆的周期和振幅A无关。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振幅A无关。课题组b: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摆球质量m的关系;取两摆长相同,质量不同的摆球,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将两摆拉到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图2现象:两摆振动同步。分析:振动同步说明单摆振动周期和摆球质量无关。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摆球质量无关。课题组c: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取两质量相同摆长不同的单摆,将两摆拉到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图3现象:两摆振动不同步,且摆长越长,振动越慢。分析:振动不同步说明周期和摆长有关,且摆长越长,振动越慢,周期越大。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图1图3图2结论:单摆的周期T和摆长l有关,且摆长l越长,周期T越大。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定量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1.提出问题:单摆周期T与摆长L可能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2.引导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生:单摆周期T与摆长L可能成正比,或者L2成正比,也可能与成正比。3.引导探究,设计实验(可使用光电计数器测周期)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L图象和T—L2图像呈非线性,引导学生作出T—图象。(计算机作图)分析:T—图象为直线说明单摆的周期T与成正比。得出T与L的关系为:T=k(k为常数)教师引导同学具体计算k值,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公式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课题d: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展示在摆球下方有强磁场时单摆振动的周期(摆球选铁球)比无磁铁时单摆的周期小的实验,说明振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有关。将单摆置于斜面上,在小球摆动的位置处粘一块玻璃(使小球摆动的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