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年——1976年)1.文革发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6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严重;②促进因素:A毛泽东认为党中央出现修正主义,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危险,需要发动文革。B江青和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利用。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①表现:A煽动群众B一月夺权C迫害老干部D夺权武斗E人民代表大会不能正常召开F砸烂公检法②危害:A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B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C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力,公安部(局)、法院和检察院无法正常工作。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1.背景:文革教训: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2.举措:〈1〉制定法律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3〉人大加强全面立法工作①表现: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C《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②作用:A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①表现: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审议和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项B选举和决定各级政权的领导成员C行使对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力②作用:A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B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①表现: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②作用: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①表现:1984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②作用: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4.村民民主制度的建立①建立的标志: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②目的: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③特征;实行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相结合④内容: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⑤作用: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5.依法治国的提出①依法治国成为国策: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③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④有法必依,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