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转折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过程,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到实事求是是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的理性态度和健康情感;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变化,学习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3.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毛泽东思想”;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4.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由于长期“左”的错误的影响和束缚,特别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党和国家的工作在总体上处于徘徊的局面。(2)经过: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鲜明地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文章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3)意义: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两个凡是”设置的禁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林彪、“四人帮”强加于人民的精神枷锁,对各条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底基本指导思想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内容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续表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次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1979年3月,邓小平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一起,逐渐形成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3.总结归纳,化繁为简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哪些具体的成果?①首先起来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方针的是邓小平,他提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②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报《光明日报》发表。③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④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探究问题二】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因为中国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摧残之后,急需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会中确定了以邓小平为首的新一批领导人,而且在会中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废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而遵义会议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历史证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决定是正确的,方针确立也符合当时的国情,所以这么说。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