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轮复习——单元复习导学案课题:近代化的探索【课程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流程】:第一步:展示目标:第二步:独学预习:快速在第二单元内容中找出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并在书中适当标记;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导学案空白内容。第三步:不看书完成导学案空白处内容,对子组互判,及时用双色笔改正。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交流。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2)时间: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3)代表人物:中央是___________,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目的:______________(5)内容:★识记1、洋务派以“_________”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___________(曾)、___________(李)、___________(左)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_________”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张之洞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支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6)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7)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评价:★运用进步性(积极作用)A层同学必须掌握,B层同学尝试,C层可挑战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由此也可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重要性)二、戊戌变法(1)背景:《___________》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的________制度(君主立宪制)(5)序幕:1895___________(6)主要经过(略)(7)“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识记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___________,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8)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10)历史意义:理解★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为___________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1)领导阶级:___________(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___________制度(民主共和制)(3)代表人物:___________★识记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___________。b、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___________,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C、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___________。★民国元年是______年,民国5年是_______年,民国20年是_______年。1949年是民国_____年。(4)指导思想—___________(5)机关刊物—___________(6)性质—___________(7)主要经过(略)(8)历史意义:★运用成功:推翻了___________,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