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新期待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从而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同时鼓励学生开发自我潜能,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在客观认识自己、了解自我发展潜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与社会的实际作出适当的人生规划,确立努力目标。2.设计本课的原因(1)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对自己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等等。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2)切合国家培养下一代的要求。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3)本课依据的课标点。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4)其他有关内容。本课除了设计了达到课标点的教学内容外,还补充了以下内容。①从内在与外在等多个角度来全面认识自己,强调内在美对人的重要性。补充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中学生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并且从内在与外在两个纬度来认识自己存在着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其主次,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②发现自己的潜能。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认识自己的潜能同时也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③自我新形象。这一框题内容虽然没有具体课标点对应,但却是本课的核心与最终落脚点,依据是课标中提出的总目标(参见第(2)点)。因此,我们把这一框的内容看得尤为重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的前期教育,把它放在初一也是为了让学生从一进入初中,就能有一个新阶段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新阶段新起点,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我们把本课总的题目定为“自我新期待”。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总体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1)总体逻辑分析本课共设计了三框:“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这三框的内在逻辑是:第一框着重引导学生从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自己,初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第二框从潜能的角度来展望潜在的自己,进一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第三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及他人、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将完善自己落实在行动上。(2)框题内部逻辑分析在第一框中,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全面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一些认识自我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自我。第二框中,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多的信心,也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第三框中,首先发掘学生对自身理想形象的追求,澄清一些误区,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其次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人、国家、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以期使自己的理想能符合社会需要;最后根据自身与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为自己作出人生规划,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努力目标。图示如下:2.总体教学建议(1)本课建议的课时数为5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