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南京市秦淮中学许明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体会向量和三角函数间的联系。2.用余弦的差角公式推出余弦的和角公式,理解化归思想在三角变换中的作用。3.能用余弦的和差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导;用余弦的和差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导.二、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对于函数y=sinx+cosx,它仍然表示简谐运动吗?(2)设向量a=(cos75°,sin75°),b(cos15°,sin75°),试分别计算a·b=|a|·|b|cos及a·b=x1x2+y1y2.比较两次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3)cos(-)能否用的三角函数与的三角函数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后,有目的地寻找推导思路.(二)数学探究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分别作角,,其始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与p1(cos,sin),p2(cos,sin),则∠p1op2=-.由于余弦函数是周期为2的偶函数,所以,我们只需考虑0≤-﹤的情况。设向量则(三)数学理论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将上述公式中的用—替代,得2.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反思:(1)能否直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课后尝试完成)(2)“用-替代”具有怎样的几何意义?(形数结合,加深理解)(三)数学应用例1.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1)cos(-)=sin;(2)sin(-)=cos。例2.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求cos75°,cos15°,sin15°,tan15°.例3.已知sin=2/3,(/2,),cos=-3/5,(,3/2),求cos(+).练习:1。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证明:1oxyo(1)cos(-)=-sin(2)sin(-)=--cos2.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化简:(1)cos58°cos37°+sin58sin37°;(2)cos(60°+)-cos(60°-);(3)cos(60°+)+cos(60°-);3.已知cos=-,,求cos(-)。总结一般规律:训练公式顺向、逆向运用.(四)拓展与延伸思考:若cos(+)=4/5,cos(-)=-3/5,-,+)。求cos2。(有意识培养学生见角找联系,不是见角拆角,盲目运用公式)(五)归纳小结(六)作业:课本相关作业.点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的,体现向量和三角函数间的联系,也说明向量作为数学工具应用的广泛性和知识间内在联系和应用,本课例突出数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之间的转化,以提高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