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导学案【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了解孙吴时期江南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简要了解三国到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情况;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记住建康(今南京)是南朝发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2.能力和方法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开发表现发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预习导学】1.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______,会稽一代出产的______是著名特产。_______有一定的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相当精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造船中心。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________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_____________。2.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_________一度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_________和_________先后统治南方。3.南方人民利用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于北方的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4.东晋南朝时,南方的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有很大提高。5.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的________兴旺和_________的繁荣。_________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________,他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问题探究】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人才纷纷涌向南方,人称“孔雀东南飞”。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看法。【例题精析】1.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B.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很多,但兴修都江堰不属于江南经济开发的因素,都江堰市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故选D项。2.“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故选D项。【目标检测】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2.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的造船中心是()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A.夷洲B.流求C.琉求D.澎瑚4.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A.建康B.成都C.洛阳D.广州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回答:(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3)三国吴蜀时期,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