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牛顿第三定律【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通过弹簧测力计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学生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视频文件──神舟六号的发射”,引发学生的思考,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认识反冲现象,能用牛顿第三定律来解释反冲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以探究性活动解决本节课中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物体间的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有深刻的认识。★教学用具:弹簧秤、磁铁、小车、气球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教学过程1、播放神舟六号发射视频针对现象提问:为什么飞船能够发射升空观察视屏,对现象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产生悬念;2、复习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什么是力,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配合老师回忆力的概念,列举事例进行分析知识回顾,知识的实际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物体间的力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4、提出疑问相互作用力间存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的三个力,分别找经过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进行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教学过程在什么关系,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出其反作用力,并探究相互作用力间存在什么关系。探究学习的能力。5、共同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经过讨论与交流,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进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6、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师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探究结论。提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7、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对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1.鸡蛋碰石头问题。2.拔河比赛问题3.反冲现象学生讨论、交流,找出问题的实质,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采用任务驱动法,进入本节课探究活动的主题。8、区分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通过比较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学们能归纳出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表意见。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与归纳的能力9、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