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教材分析:本课下设三个子目,其中“少年皇帝”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巩固统一国家”一目介绍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镇压噶尔丹叛乱、强加对西藏的管理等史实;“维护国家主权”一目主要介绍抗击沙俄的斗争以及中俄尼布楚条约。实际上这两目内容是可以合起来的,合成一个问题: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强加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概括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课前导学:1.康熙帝亲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他们占有、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割据称雄,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康熙帝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年,终于平定了。2.1681年,康熙帝任用为福建水师提督,率两万余水师,攻来台湾郑氏政权,设立,下辖三县,隶属省。3.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是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4.康熙帝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四字悬于大成殿上;他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封、、和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5.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流域,侵占了、等据点。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的战斗,最终于1689年与俄国签订了《条约》,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三、教学设计1、少年皇帝(1)少年继位孝庄垂训——亲政——除鳌拜(2)面临的严峻形势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辅政大臣专权内满汉矛盾尖锐郑氏政权对峙蒙古贵州反叛外——沙俄侵扰东北2、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地区,设台湾府镇压噶尔丹叛乱加强民族团结、崇儒、册封对外——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三藩之乱①三藩的由来②从降清到反清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③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郑氏政权与清政府的对峙③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①蒙古的分裂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这三部曾先后归附清政府漠西蒙古②噶尔丹分裂祖国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民族团结对汉族:崇尚儒学,拜谒孔庙对满蒙:尊崇喇嘛教,册封四大活佛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①沙俄侵略我国东北②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帝指出:“征剿罗刹似非甚紧要,而所关甚巨。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对内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③《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四、通用课件:另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PPT五、课后练习:少年康熙继位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但康熙却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据此回答1~5题。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①建立新王朝政权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A.“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B.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C.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D.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3、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的评价是()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扑灭反清武装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4、台湾收复后,隶属于()A.江苏省B.福建省C.浙江省D.广东省5、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熙面临沙俄的侵略,毅然行使和维护国家的主权。据此回答6~10题。6、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