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6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6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6
第18课三国鼎立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三、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在在预习时,应该先认真阅读课本,理清思路,识别地图2.总结原因时要善于分清主次,找出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四、知识链接怎样认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的经济根源,是南方得到开发,孙刘集团的经济势力日趋雄厚,而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曹魏时虽在恢复,但没能强大于南方,所以在全国形成了三个经济实力相对平衡的区域,为分立提供了物质基础。魏、蜀、吴的局部统一,与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混战局面相比,已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再加上各国统治者又重视发展生产,因而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五、自主预习(自读课本,发现知识)(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3.三国时期的经济:(1)修建许多水利工程,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2)蜀国的兴旺,行销三国。(3)吴国的发达,其船队曾到达,加强了和____联系。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2.到目前,你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六、目标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2.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A、孙权B、刘备C、诸葛亮D、周瑜3.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A、曹操B、周瑜C、孙权D、诸葛亮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220年B、221年C、222年D、230年8.三国鼎立时,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A、蜀、魏、吴B、吴、蜀、魏C、魏、吴、蜀D、魏、蜀、吴9.“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列哪一次的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长平之战10.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孙权C、刘备D、诸葛亮11.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12.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七、知识网络八、作业布置1.记忆和理解第18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结合导学案前四个板块知识预习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并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部分,将第18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第18课三国鼎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