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体会小说主题。2.复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作者1.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先念5遍“奶牛”,再念5遍“牛奶”,问:奶牛吃什么呀?(轻松气氛)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奶牛有关,它是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小说——《安恩和奶牛》。2.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说的作者。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作者介绍:这篇课文选自《希默兰的故事》,作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3.关于小说:三要素描写人物的方法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看谁读的准确。个别强调。三、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当于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生思考,并在“随堂练习”上写作)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时间——一天,有地点——集市上,有人物——安恩。关键有开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发展(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高潮(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的高潮就是结局。)集市本来就是做买卖的地方,牵着奶牛来到集市,面对很多问津者却坚决不肯卖奶牛,看来安恩是个很特别的老太太,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就一起走近小说的主人公——安恩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四、初识安恩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示例:从“”这句描写中,我看到安恩是一个的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沉静安详(心若止水)又:“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这是一段衣着外貌描写,写出了安恩老人是个朴素的老人。还能看出——(不富裕、自食其力、过得有尊严)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是个有爱心的老人。——安恩年纪老迈,饱经沧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俭朴。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而有做人尊严的老人。又: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联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边”大概不是出于“太腼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扰别人罢了。这一举动阐释着她的善良。又: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干活时动作娴熟与优美,见出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又:“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这是环境描写,用这种“闹”,反衬安恩的“静”。五、走近安恩思考:1.这样一位认真生活又会享受生活老太太,她的奶牛养得好不好?好,文章哪里可以看出来?第2小节中对奶牛的描写。3到19小节中很多人都来问奶牛的价钱,甚至出大价钱要买奶牛。2.那么安恩为什么还是坚决不卖奶牛呢?文章哪里给了我们答案?最后一小节。读安恩的话卒章显志,揭示主题。3.我们知道安恩是独自来集市的,可是文章最后用了三个“我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她已经把自己和那头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奶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