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孔子及其历史贡献(重点)对于初一的学生,通过学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进而形成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哲学观点的初步认识是不容易的。(难点)【自主学习】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春秋晚期人,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的主张:(1)思想上:主张人们,反对暴政。儒家思想的核心是“”(2)文化上:整理了《》等书,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3)教育上:①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②主张“”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③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二、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的局面。2.时间:时期3.主要学派及主张学派代表人主张或成就儒家①认为“”“”②主张“”③反对兼并战争墨家①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②主张选贤任能③提倡节俭道家①鄙视权贵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的态度法家①改革的思想②集权的思想③依法治国的思想兵家著有《》。论述了、的作战方法。【能力突破】诸子百家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例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法家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所学知识不难知道,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因此正确答案为为C。【深化拓展】谈谈你对孔子提倡的“仁”的作用的看法。例2.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孟子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正确答案为为B。答案:B【随堂演练】1.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社会大变革D.士人的解放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4.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有157人,孟子61人……从材料看,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思想是()A.法家思想B.墨家思想C.儒家思想D.道家思想4.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5.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A.孔子B.墨子C.老子D.庄子6.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A.孟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7.后被秦始皇所采用的学说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8.鄙视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不合理现象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10.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的著作是()A.《孙膑兵法》B.《孙子兵法》C.《论语》D.《道德经》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这是哪一位军事家的话?他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物?(2)这句话出自他的哪一部著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0第11课百家争鸣参考答案【能力突破】1.原因: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选举贤能、提倡节约的思想庄子抨击不合理现象与人不能战胜自然观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