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蓄电池及储能装置课件•动力蓄电池概述•动力蓄电池的组成结构•动力蓄电池的充放电原理•动力蓄电池的特性及性能指标•储能装置的应用领域及优缺点•储能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动力蓄电池及储能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contents目录01动力蓄电池概述定义与分类动力蓄电池是指为电力驱动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按照应用领域不同,动力蓄电池可分为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用动力蓄电池、工业用动力蓄电池等。按照电池结构不同,动力蓄电池可分为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等。动力蓄电池的应用领域010203电动自行车工业用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动力蓄电池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用动力蓄电池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工业用动力蓄电池主要应用于叉车、电动搬运车、AGV(自动导引车)等工业车辆。动力蓄电池的发展趋势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动力蓄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动力蓄电池的寿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因此长寿命的动力蓄电池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快速充电安全可靠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动力蓄电池的充电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安全性是动力蓄电池发展的基础,同时还需要保证其可靠性,以降低使用风险。02动力蓄电池的组成结构电池外壳构成电池的外部结构,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电池外壳通常会设计有通风口、电缆接口等结构,方便电池散热及连接。电池外壳不仅需要确保电池的机械强度,还需具备防火、防爆等功能。电池极板是动力蓄电池的核心部件,由活性物质、导电骨架和隔膜组成。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实现电池储能的关键,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起来。导电骨架的作用是提供电流通路,同时支撑活性物质。隔膜则是用来隔离正负极板,防止短路和自放电。电解液是动力蓄电池中传递离子的介质。通常由有机溶剂、锂盐和其他添加剂组成。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离子会通过隔膜在正负极板之间迁移,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电解液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电池管理系统是动力蓄电池的控制系统,负责监控和管理电池的运行状态。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保护板、数据采集板等部分。电池保护板主要负责过充、过放、过流等保护措施,确保电池的安全使用。数据采集板则负责收集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实时的电池状态信息。03动力蓄电池的充放电原理充电原理预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在电池电压较低时,采用小电流预充电,使电池电压逐渐上升到设定值。当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后,采用恒定电流充电,直至电池电量达到80%左右。涓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当电池电量达到100%时,采用小电流涓流充电,以保持电池电量稳定。当电池电量达到80%左右时,采用恒定电压充电,此时电流逐渐减小,直至电池电量达到100%。放电原理电池放电时,正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从正负极材料中脱出,并分别通过电解液向正负极迁移。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释放出能量。放电时,电池的电压会逐渐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能量密度: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能储存的电能,通常用Wh/L或Wh/kg表示。功率密度: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能输出的电能,通常用W/L或W/kg表示。动力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04动力蓄电池的特性及性能指标动力蓄电池的特性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充电快速、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可实现再生能源利用动力蓄电池的性能指标电压循环寿命电池输出电压,单位为V(伏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反映电特)池使用寿命容量内阻自放电率电池在不使用情况下,电量自动流失的速度衡量电池存储电能的能力,单位为Ah(安时)或Wh(瓦时)电池内部电阻,单位为Ω(欧姆)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保证电池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情况在预期寿命内保证电池性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