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陈毅市长》第1课时教案课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对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毅市长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名人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与化学家齐仰之先生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戏剧《陈毅市长》二、作者简介沙叶新,当代剧作家,现任上海人民艺术学院校长。代表作品:《宋庆龄》、《尊严》、《陈毅市长》获1980年话剧创作一等奖三、整体感知指名分角色读课文1、字词积累书籍jí闭门羹gēng驽钝núdùn秉烛bǐng请帖tiě聘请pìn炽热chì赐教cì德馨xīn枉驾wǎng筹划chóu凌乱líng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中呆着,很少出门。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取别人的意见。2、背景链接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工厂关闭,商店关门,秩序混乱,垃圾成山,缺粮缺煤。帝国主义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本剧共十场,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分别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本文是全剧的第五场,写陈毅夜访化学家齐仰之,刻意表现他“下马治民”,表现了他那顽强、坚毅、诙谐、乐观的性格。3、剧情分析时间:1949年冬地点:化学家齐仰之的家人物:陈毅齐仰之事件:陈毅拜访齐仰之,说服他改变看法,筹建药厂。4、矛盾冲突矛盾冲突: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一个偏要来访,一个拒绝来访三个回合:破门破例破格1、陈毅与齐仰之矛盾冲突发展的主要过程?5、全剧情节结构如下:矛盾发生(从开头到“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被拒门外破门解决矛盾发展(从“好好”到“又请陈毅坐下”):谈话限时破此一例矛盾高潮(从“好”到“是个催化剂”):难以说服改变观点矛盾结局(从“但不知陈市长对”到结尾):答应出山解决矛盾四、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部分(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制造悬念。(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冲突产生。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明确:“再次按铃”“继续按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2、研读第二部分(1)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明确: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2)尽管齐有了让步,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明确:“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3、研读第三部分(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陈毅是要假借谈论化学来教育启迪齐仰之,可见陈毅机敏睿智)(3)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内因:齐仰之爱国、愿意施2、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3、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4、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展才华、有报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4、研读第四部分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