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1.历史传统:英国中世纪议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①起源:中世纪(封建社会)②制度的基本形成:A时间:13世纪B构成:国王、上贵族院、下平民院C传统: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大宪章》D性质:中世纪议会是封建贵族、骑士和市民联合同国王斗争维护自身权益的产物,当时是封建性的。2.经济基础: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①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并日益壮大,在议会中结成同盟,要求限制王权,争取自身权利。②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独断专行,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一度解散议会。③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日益尖锐,引起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此后,英国一度建立共和国。⑤由于政局混乱,斯图亚特王朝于1660年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尽失人心。⑥1688年议会中“托利党”和“辉格党”联合发动政变“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最终掌握了国家政权。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4.思想基础: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提出“主权在民”、洛克提出“分权学说”为英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二、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君主立宪制1.建立:1689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①目的:限制王权,巩固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②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以及议会各项活动的自由。③历史意义:A《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B《权利法案》是法治取代人治的开始,迈出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顺应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代潮流。C《权利法案》的颁布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这为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确立①时间:18世纪前期②内阁制度形成A首相的产生: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规定,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B阁员产生: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③内阁的权力: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④历史意义: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①保留君主,但君主“统而不治”②议会和内阁成为权力的核心2.作用:①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②不同政党都通过议会斗争,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1832年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③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1.1688年英国议会中“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发动“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A.稳定了政局,防止了社会动乱B.解决了英国的宗教危机C.缓和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D.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其目的在于:A.保障国王的权力和地位B.保障平民的自由民主权利C.限制国王的权力D.保障贵族的一切特权3.以下关于近代英国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成员经国王提名,首相批准组成B.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C.首相只有行政权,没有立法权D.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4.英国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A.光荣革命之后B.内阁制形成之后...